配资炒股怎么 TCL科技最新公告:TCL中环豁免参与Ma
94 2024-10-15
易方达中证科创创业50ETF联接A为指数型-股票基金配资炒股怎么,根据最新一期基金季报显示,该基金资产配置:无股票类资产,债券占净值比2.15%,现金占净值比3.29%。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SIGNA脑心同治圆桌
第2期
【说明:上方视频为圆桌讨论32分钟完整版,仅供参考,本期内容的准确报道,请以文字报道为准】
神外前沿讯,8月29日,2024中国心脏大会在京召开。在本次大会上,举行了《新时代影像技术助力脑心同治》圆桌论坛。
研究数据显示,冠心病与颈动脉狭窄共患率较高,在冠脉病变患者中颈动脉狭窄>50%的发生率达25.4%;在颈动脉狭窄患者中冠心病患病率为13%~86%。(数据来源)
据了解,脑心同治和心脑一体同查,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的重大战略,而影像学的技术进步,尤其是近期出现的磁共振的深度学习技术,让脑心同治的诊断如虎添翼,为临床的诊疗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冯逢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赵元立教授、阜外医院放射科陆敏杰教授、阜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淑娟教授、阜外医院血管外科欧阳晨曦教授,以及GE医疗磁共振产品总监高甲先生,受邀出席了此次圆桌会议,发表了精彩观点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圆桌谈话要点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赵元立:
神外前沿:临床上遇到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多不多?
赵元立:在临床中,我们在脑心同治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比如我原来所在的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的脑血管病病人相当多,特别颈动脉狭窄患者。这部分患者的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超过70%以上或者超过90%以上,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脑梗,一旦出现脑梗再去治可能就来不及了。
所以这部分病人传统上我们会去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者放颈动脉支架,但是往往我们发现这部分病人,如果说进一步去检查全身状况,特别是心脏的情况。按以前天坛医院数据,可能有20~30%的病人都会合并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冠心病,甚至有的是很明显的左前降支或者左主干等等堵塞超过70%甚至90%以上。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心脑心同治或者心血管协同防治,有时候会很麻烦。
神外前沿:如果不开展脑心同治,这部分患者可能就是求医无门了?
赵元立:对于这部分患者,我们做想做颈部的手术,但是又担心麻醉或者围手术期的疼痛刺激造成的心梗。有时就可能会让病人先去阜外医院看看心脏,是否先把冠脉处理掉。但是反过来说,患者可能在阜外医院,不管是心内科评估放支架,还是心外科评估搭桥的时候,当医生看到颈动脉或者椎动脉重度狭窄,又担心心脏不管是介入支架、球囊,还是心外科搭桥手术过程中,又有可能造成血压的突然性下降,诱发脑梗。
所以在传统上这类患者,往往在几家医院来回就诊,甚至会出现被几个大医院“踢皮球”的情况。
神外前沿:目前的技术上,能否实现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脑心同治?
赵元立:现在从技术操作上说,不管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支架手术,或者心脏支架、搭桥手术,其实都不用在阜外协和天坛这样的大医院。很多省级甚至地级市的医院,单纯从这两个技术来说都是能够开展的,并不是很高难度的技术。只不过怎么真正将其组合在一起,这确实是我们前期已经在做的一些工作。
当然,正好今天是“新时代影像技术助力脑心同治”专题,我还想请教陆敏杰主任,是一次手术同时把颈部和心脏都处理,还是说有的先处理心脏还是先处理头颈部,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要依靠影像技术的帮助?
我们除了传统CT磁共振之外,现在各种新的序列,血管壁成像,包括斑块稳定性,特别像磁共振不需要注射药物情况下,像动脉自旋标记(ASL)序列等等观察病人脑血流灌注,包括心脏血流情况等,只有有了这些数据之后,再加上人工智能的辅助分析,可能对我们真正的治疗决策就会有帮助的。
阜外医院磁共振影像科陆敏杰:哪些疾病需要脑心同查?
神外前沿:脑心同查对影像科有什么要求?
陆敏杰:我们一定要做好这些疾病检查适应症的筛查,就像今天我们讲到房颤,或者卵圆孔未闭,同时病人有症状,这时候做心脑同查,我觉得这就很有必要,无论是心内科看开的检查单,还是神经内科开的单子,影像科医生从病人整体临床的需求来说,我们可以建议这类病人心脑同查,一次解决,既简化了整个医疗的流程,也减少了病人的周转时间,这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所以脑心同治概念的提出,其实对影像科医生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和要求,我们要去适应新的概念,同时要了解疾病的情况,需要对这个疾病,包括检查的流程进行一定的优化与改良,其中包括序列的设计、检查项目的设置、收费标准的调整等。
神外前沿:还有哪些疾病需要脑心同查?
陆敏捷:所以适应症的选择,我刚才只举了两个例子,其实其他疾病如感染性内膜炎、心腔内占位、室壁瘤(血栓)等,我们都需要注意心源性栓子引起的脑卒中、脑缺血的发生。
神外前沿:脑心同治、脑心同查在影像技术上的进展?
陆敏杰:人体是一个综合的系统,需要整体来考虑,所以我们现在也越来越关注心脏和脑神经,甚至也关注到心脏和其它部位比如腹部、肾脏的相互关系。
今天主题的心脑同治,有些疾病像房颤、卵圆孔未闭等,虽然起源于心脏,但可能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突然发病,而且发病比如脑卒中会引起严重的事件。
如何用一种方法可以很好的评估多个器官的状态,其中影像学可能会起的作用比较大。以前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是用CT做多系统的扫描,因为CT速度比较快,一次扫描一分钟到两分钟,就可以把全身都扫描下来。
但是心脏和头颅特别是脑实质,是软组织器官,相对CT的单参数,磁共振成像在这方面的分辨率有独特的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做头颅单器官成像已经很成熟了,但是做心脏可能有的单位可能不是特别普遍,而阜外医院的心脏学科恰恰是强项,我相信,通过包括阜外医院在内的国内代表性医院的探索性开展,“心脑同扫“一定会为“心脑同治“做好保驾护航。
阜外医院神经内科李淑娟:心脑共病在阜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神外前沿:阜外医院患者中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情况?
李淑娟:刚才赵元立主任提到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存在70%以上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中,可能有30%病人合并一支或多支的冠脉病变。而在阜外医院,需要冠脉搭桥的病人,这类病人可能是三支病变了,他们合并脑颈血管狭窄占到了50%。如果是需要搭桥的病人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占到17%,颅内颅外70%以上狭窄占30%多。
心脑共病,从血管病说,在心脏冠脉三支病变的基础上,至少有一半的人会合并有一支脑颈动脉50%以上狭窄,而70%以上狭窄占30%多,其实这比例基本上比较像的,这是目前心脑共病的一个问题。
神外前沿:心脑共病,阜外医院如何治疗的?
李淑娟:未来怎么样治疗的问题,像刚才陆敏杰主任提到的,在阜外医院,我觉得有很好的多学科讨论机制,第一肯定是症状,因为到阜外医院就诊患者可能大多数都是冠脉比较不稳定的,就是反复心绞痛发作,或者冠脉很不稳定等情况,在赵元立主任那里可能是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患者比较多,所以第一是先看哪个症状可能更严重,或者是正在反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我们也是要综合评价一名患者,当然手术最好,但是患者能否够承受这样的手术。
阜外医院血管外科欧阳晨曦:开创先河的磁共振脑心同查技术
神外前沿:脑心同治,外科医生需要哪些影像武器?
欧阳晨曦:脑心同治首先是概念非常的新颖,同时GE医疗也开发了这么好一款设备,能够让我们真正实现了心脑同治,我觉得这是开创了一个历史的先河。我希望GE医疗公司在此基础上能够更多的开发出更好的产品或者设备或者软件,能够让我们把这些“武器”用的更好,让医生手上能够有更多的抓手,更好的解决病者的缓痛。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赵元立:心脑血管共患病的患者其实需要一站式治疗
神外前沿:哪些患者需要脑心同治?
赵元立: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本身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两大疾病,实际两者在很多方面如发病原因、致病因素等,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最常见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既可能引起心脏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也可能引起颅内的动脉硬化,脑血管狭窄。
从广义上说,如心源性疾病也可以导致脑血管的意外,比较常见的像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或者中老年人房颤造成左心耳的附壁血栓,血栓脱落有可能造成心源性脑栓塞,还有主动脉的动脉瘤也合并颅内动脉瘤等等。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通过临床上的深入研究及说病例的积累,我们也发现很多病人有脑血管病的情况下,往往又合并心脏病,甚至其脑血管病是由心脏的问题引起的。
神外前沿:脑心同治的治疗进展,对神经影像前沿技术有哪些需求和应用?
赵元立:如果通过现在影像技术发展,比如说一次CT或者磁共振扫描,同时能把心脑血管一起成像,或者像心内科、神经内科或者心外科、神经外科针对像房颤、卵圆孔未闭、动脉夹层等疾病,能够让病人住一次院,就像汽车4S店服务一样,如果一次性将其心脑血管病能够同时解决,这样对病人应该有很大的好处。
GE医疗磁共振产品总监高甲:深度学习技术如何赋能磁共振脑心同查
神外前沿:脑心同查传统上应用CT或DSA,磁共振技术进步后会取代CT或DSA?
高甲:这是个很好的问题。首先磁共振、CT包括DSA一定是不能互相替代,每种影像方式都会有自己的优势。
磁共振最大的特点是多参数成像,CT可以看到穿透的程度,但磁共振有1000多个参数可以调节,参数多了,看到的内容会更多,比如说像肌肉组织、血管组织、软组织,甚至现在磁共振也可以看到骨骼。所以说磁共振和CT成像,由于成像原理的不同,也就代表着它的适用场景、利用的方式不一样。
神外前沿:磁共振近年来的新技术应用?
高甲:磁共振通过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方式,在保证分辨率或者图像信噪比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扫描速度,这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磁共振的优势是能够提供更多对比度的信息,或者新的临床诊断信息,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也需要更多的信息输入、参数调节,包括线圈等硬件的变化,来支撑其影像的过程。
背景资料
本期专家简介
冯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主任,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系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社会学术任职包括: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磁共振成像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磁共振成像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 神经影像学组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放射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理事,第一届医学影像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SMRM)、北美放射学会(RSNA)会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副主编、《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JMRI》杂志(Neuro)执行编辑,《Radiology》、《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专家。临床工作及研究领域: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研究。
赵元立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199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专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96-2023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作为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国内最先开展神经导航和微创手术。临床工作重点集中在疑难复杂脑血管病和脑肿瘤的开颅和血管内介入复合手术、心脑血管共患病协同防治等领域,近年来还积极开展脑机接口、3D打印脑网络修复重建等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1999年和2008年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Johns Hopkins医院进修学习。2005年起担任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外科和老年肿瘤专业组主任,作为课题组骨干成员,参与多项脑血管病和颅脑肿瘤的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茅以升青年科技奖等科技奖励。2015年至2022年兼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五、六、七届青年委员会副主委、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015年起担任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国之名医、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2020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累计发表SCI论文8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00分。培养博士后3人,博士22人,硕士40余人。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陆敏杰,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磁共振影像科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影像重点实验室 主任;国家心血管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PI。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访问学者、美国心脏病学会委员(FAC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放射学会磁共振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成像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放射学会青年荣誉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Radiology(3)、JACC:CV imaging(2)等SCI论文60余篇。
李淑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病学博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急危重症脑血管病的救治:急性脑血管病的溶栓治疗和危重症患者并发症的监测及救治。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大学神经病学中心、美国伊利诺斯州碧城OSF/INI综合卒中中心访问学者。兼任中国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卒中学会医疗质量管理与促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监事。
欧阳晨曦,欧阳晨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德国“艾伯特”奖学金生,获德国临床行医执照,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秘书长,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青年委员,中德医学会会员。“中国十大杰出志愿者”20强入围者,教育部驻外后备干部。《亚洲心脑血管病例研究》与《亚洲外科手术病例研究》两本开源国际期刊的主编。国家药监局特聘“国家医疗器械管理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工信部“揭榜挂帅”项目评审组长,国家卫健委团中央“创青春”大赛导师。
SIGNA特约往期:
SIGNA特约第7期 | 房颤导致脑卒中一年致残率大于50% 如何脑心同治 | MRI脑心同查圆桌讨论之一
SIGNA特约第6期 | 北京协和医院冯逢 赵元立:心源性脑血管病攻坚 磁共振新技术实现快速脑心同扫
SIGNA特约第5期 | 北京协和医院冯逢 赵元立:应用磁共振3D ASL技术 预测术后脑血管高灌注风险
SIGNA特约第4期 | 专访冯逢: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的学科建设和神经影像进展
SIGNA特约第3期 | 专访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查云飞:脑胶质瘤分子与代谢影像将获突破 15T转化医学平台应用前瞻
SIGNA特约第2期 | 专访河南省人民医院王梅云:开展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打开血脑屏障以递送药物治疗脑部疾病的经验和进展
SIGNA特约第1期 | 专访华西医院吕粟:搭建亚洲首个磁共振15T转化医学平台 看到神经递质代谢等信息将成为可能
神外前沿-中国神经外科新媒体,科技推动学科进步。联系邮箱:shenwaiqianyan@qq.com。版权声明: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等机构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配资炒股怎么,须获得书面授权。
磁共振赵元立阜外医院陆敏杰北京协和医院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